有关 "诚信洁俭" 的故事(历史故事,不管是传说还是着的)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2 07:29:38
(历史故事,不管是传说还是着的)

别太长也别太短
有趣点的最好!!~~~~拜托

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,节俭并不是吝啬,从古至今关于节俭的故事很多,从东晋大官吴隐之“卖狗嫁女”,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“房梁挂钱”都看出节俭的美德。还有一个古代故事,讲的是一个地主的儿子,喜欢吃包子。但他从来只吃包子的馅,把包子皮顺手仍出窗外。隔壁住着的穷苦老太太见地主儿子如此浪费,感到十分心疼,就把包子皮捡起收藏起来。几年过后,老地主死了,地主的儿子没什么本事,坐吃山空,很快就把家当败光了,最好沦为乞丐。一天来到穷苦老太太的家门口,老太太给他端出一盘白乎乎的东西,他吃过后连说好吃,忙问是什么东西。老太太笑眯眯地说:“这就是你当年扔掉的包子皮晒干了做的啊。”地主儿子听了以后,惭愧不已。故事中地主的儿子因为不节俭而自食其果,因奢侈浪费遭到惩罚。节俭不一定能创造财富,但是不节俭绝对不会创造财富。所以,我们现在就开始节俭吧。

  1990年10月,原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,偶然发现一堆尘封的纸张,竟是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。其中有日常杂费开支表、生活费收支表、物品分类账等。最早的时间为1952年,最晚的止于毛泽东逝世后的1977年1月。这些账目上面每个都有原中央警卫局长汪东兴的签字。
  1968年这一年,账目的收入部分有三栏,分别是:“上月接转14095.45元;毛泽东工资404.8元;江青工资243元。”
  据毛泽东警卫李银桥说: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稿费就达100万元,他本人不经手,由中央特别会计室管理。家用不够,或有重大的派场花销时,经毛泽东同意开支。例如在1968年1月的支出账上,有“送王季范、章士钊4400元”一笔。

清朝的道光皇帝曾大力倡导节俭,他自己穿过有补丁的裤子。